长沙龙王港下游完成清淤、生态治理及强化处理工程

华声在线 2018-09-13 12:09:00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湖南日报·华声在线记者欧阳倩“铁臂”伸入河道,“抽”出不达标水体;在“铁房子”净化后,再由另一“铁臂”排到龙王港。

湖南日报·华声在线记者 欧阳倩

“铁臂”伸入河道,“抽”出不达标水体;在“铁房子”净化后,再由另一“铁臂”排到龙王港。9月13日,记者在长沙市龙王港下游(新望麓桥至湘江出口段)水生态工程项目指挥部现场看到,10余名工人正在运行强化处理一体化设备。

“这是我们近期完成的龙王港下游生态治理工程第三部分,即强化处理工程,主要针对雨后初期、异常排污及旱季不流动等情况下水质较差时的水体强化治理。”该项目负责人介绍,去年以来,长沙市建立了四级河长制体系,龙王港下游区县级“河长”便是由岳麓区担当。在岳麓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,区水务局等部门主动作为,在2017年12月完成龙王港下游清淤工程、生态治理工程的基础上,已于2018年8月30日完成强化处理工程。

龙王港是湘江支流之一,也是长沙市岳麓区主要河流之一。她吻别“五峰大山”,汇聚10多条溪流后形成排名前列缕水脉。她跋山涉水而来,入湘江怀抱而去,新望麓桥至湘江出口段是她转身前散开的裙摆。

下游的“河长”并不好当。原因在于,水质受上游来水直接影响,氮磷超标严重;再加上下游段平缓,水体因不流动易黑臭。尤其是夏季太阳暴晒,淤积底泥发出恶臭,水体治理难上加难。

以清淤为例。清淤并不是把底泥挖上来这般简单,怎么处理湿泥是重点。传统的“土办法”是,先挖一个大大的晒泥池,再把抽排上来的湿泥放入池内。这样的处理并不尽如人意。泥池占地面积大,太阳一暴晒还气味难闻。晒干一池泥需要半年左右时间。“洋气”一点的办法是采用机器脱水,湿泥进、干泥出,效率快,但设备购置和运作费用高。

岳麓区水务局采用的方法很“折中”且非常管用。他们采用先进的土工管袋脱水技术,先把清淤船抽排上来的湿泥装入特制管袋,同时加入“污泥脱水剂”,让其自行发生反应,然后大量清水从管袋内排出,污泥被储存于管袋内进一步脱水干化。一个半月后,就能得到含水率较低的干泥。与传统方法相比,该技术处理效率高、运行费用低,并且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臭味等影响。

据了解,从2017年8月15日正式动工,到同年10月14日,60天时间完成清淤约5万立方米。这也是该区率长沙之先河,首次使用该项技术。

清淤只是完成了排名前列步。怎么还龙王港清清河水,还需生态治理。

“生态治理的关键是培养高效微生物系统,并逐步建立完整的水体生态系统。”项目技术负责人提到。一般来说,在自然条件下,水体只能给微生物一间“小房子”,能“入住”的微生物有限。该项目通过将生态基(一种高效微生物载体,也称为生态水草)放置水中,就像人为地为微生物建设“高楼大厦”。这种“大厦”在水底能培育成千上万的微生物,菌类、藻类早早抢占“房间”,鱼类、虾类也“闻讯而来”。水体生态系统逐步形成,水体自净能力进一步提升,从而使水体保持良好的水质和感官效果。

同时,记者在西湖公园段看到,龙王港河面上每隔30余米,都设置有小机器,他们运行时发出轰轰声音,还有成块状的水生植物。“这些发出声音的是潜水推流曝气机,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水体流动性,同时给水体增加氧气;‘大块头’浮体上面生长着植物的是生态浮岛。他们一‘动’一‘静’,是龙王港一汪碧水的重要‘守护者’。”项目负责人如是说。

据他介绍,如同人体缺氧会疲乏一般,水体缺氧,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就会大打折扣。龙王港下游共放置了90台潜水推流曝气机,不断给水体充氧。按每台设备每天运行8小时计,所有设备在一天内可将龙王港下游水体循环一次。生态浮岛由一块块浮体和上面种植的挺水水生植物组成,每个浮岛长20米、宽3米,上面长着水葱、香蒲、黄花鸢尾等植物。这些植物“小岛”是岳麓区打造水生态系统的有力见证。

“生物种类越多,证明龙王港下游水体生态系统越稳定,治理思路是提高水体自身的净化作用和调节能力,这样的治理才是根本性的。”岳麓区水务局相关工作人员说。

“以前走到这里都会闻到难闻的气味,水也是墨绿色或黑色的。”9月9日下午,在龙王港西湖公园段旁垂钓的市民王育华告诉记者,从今年开始,记忆里的龙王港改变了,水变得更清,水里能看见鱼了,来垂钓的人多了,来散步的人也多了。

据了解,岳麓区共有7个黑臭水体整治项目。截至目前,均已完成截污及清淤工作,达到了消除黑臭的目标。该区还通过政府牵头,住建、水务、环保、城投、街道五方联动,形成了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理机制。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