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点原创 | 风再起时,公寓市场迎风高蹈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焦点原创 | 搜狐焦点长沙站
当市场见惯了“暴雷”、“遇冷”、“冰点”等字眼,“利好”的出现,尤为醒目刺眼。
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10月22日,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6部门发布的《关于推进非住宅商品房去库存的若干意见》,被业内看作是政府出手“拯救”省内公寓市场的一剂春水,是纾困楼市的一把利剑,大振公寓市场信心。
消息一出,一场如“生死时速”的大片,纷纷上演,各公寓项目抢一手热点信息,制作宣传物料,号召购房者抓住置业好时机。
毫无疑问,在十条指导意见下,商住公寓市场将迎接崭新的开始。
(图片源于网络)
那公寓产品,现在究竟是不是入手好时机?
首先,泼一瓢冷水。如果是抱着如下心态投身公寓市场,建议还是慎重为妙:
1、短期内希望由公寓-住宅过渡:如果不是全款购买,会占用首套房贷款名额。日后购买住宅时,未还清贷款情况下,将按照二套房贷款利率上浮,提高购房成本;
2、将公寓视作短期投资产品,试水之后转卖,为购买住宅提供资金支持:此类购房者需要清醒认识到,公寓产品的转手周期较长,加之有些商住产品的交易税费高达近20%,房价涨幅的红利无形中被消耗;
对抱有此类心态的购房者来说,几年的综合收益不仅没跑过GDP,可能连一碗米粉的价格涨幅都没跑赢。
当然,如果是手有“余粮”,可考虑投资公寓长期持有收租,当“包租公”、“包租婆”。
或者,当下不少年轻夫妻不希望和父母在同一屋檐下,但是距离又不能太远,方便日常照顾。那么,选一处离居所不远,适合居住的公寓产品,也可以满足家庭需求。
(图片源于网络)
其次,要关注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发展趋势。自2020年以来,相关主管部门屡次提出: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。
10月21日,住建部召开的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现场会上指出,科学确定“十四五”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,规定上海、广州、深圳计划“十四五”时期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分别为47万套(间)、60万套(间)、40万套(间),均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45%左右。
会议强调,要注重把握好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的政策导向,坚持小户型、低租金面向新市民和青年人,各地均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无房新市民、青年人,不设收入线门槛,以7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为主,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。
在湖南相关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推进非住宅商品房去库存的若干意见》中,也提及保障性租赁住房。《意见》明确指出,鼓励购买或租赁存量公寓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。
(图片源于网络)
可以预想一下,未来人口涌入热点城市,会迎来规模巨大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。而这类住房的供应,不仅会缓解城市青年人的租赁住房压力,也同样会稀释人们对于商品房持续高亢的热情。
当然,短期内公寓产品不会被迭代,但购买时,一定要认准几点原则:优先选择核心成熟地段;优先选择真正地铁盘;优先选择周边覆盖成熟商业、写字楼项目。
面对打着诸如“青年乌托邦理想居所”旗号,有“画饼”之嫌的远郊项目,较好提前考察一下周边租金水平和租客规模。
(图片源于网络)
对开发商而言,回归产品力是核心。
打铁还需自身硬。当政策利好袭来,机会降临,若没有优质的产品,则只能望洋兴叹。
从宏观环境上看,此前快周转的房企,通过融资和规模的扩张,拼命跑量,只要高速运转起来,亏损的利润可以靠总量来填补。
三道红线的出台,实际上扼杀了“靠规模来覆盖亏损”这种玩法,房企们只能实打实地靠市场,靠客户,把房子卖出去才能获得利润。
精研产品,提升价值,才是当下房企们普遍达成的共识。
深秋的黎明,透着一丝冬日的凛冽和严酷。当风再起时,希望公寓市场能抓住机遇,迎风高蹈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