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亿前瞻性布局高科技 “外来者”恒大欲破研产难题

长沙资讯助手1 2018-04-10 17:30:07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​10年,千亿级的研发投资后,恒大将成为怎样的企业?想想恒大在地产上的发展,这是一个相当需要想像力才能回答的问题。

22年所有的积累,都是为如今的“新恒大”所做的准备。

3月26日,恒大香港业绩发布会上,许家印宣布了一项战略和一个目标:

目标是,到2020年底,实现总资产3万亿,年销售规模8000亿,年利税1500亿,负债率下降到同行中低水平,成为世界百强企业。

战略是,恒大将积极探索高科技产业,逐步形成以民生地产为基础,文化旅游、健康养生为两翼,高科技为龙头的产业格局,打造百年企业。

对于许家印的大目标,外界早就习以为常。1996年至今,正是伴随着一个个“天方夜谭式”的大目标,恒大实现了令人惊叹的大发展,成就了中国地产业的“规模之王”和“利润之王”。

提出大目标并且超额实现,是许家印的一贯作风。在此背景下,恒大2020的“3万亿”显得理所当然。

相较目标,许家印给恒大的新战略定位,更令外界所关注。“积极探索高科技产业……形成以高科技为龙头的产业格局”,这是一家地产企业能做的事情吗?

1

许家印向来有的放矢、做多说少。

值得大书特书的公益事业,在投入110亿、帮助贵州毕节全市100多万人脱贫、打造中国精准扶贫标杆后,许家印也只说了一句话:恒大的一切都是党给的、国家给的、社会给的。

外界看来的大目标背后,一般都是布局完善,甚至十拿九稳后,许家印才会出来说上一句。因此,业绩发布会后的排名前列时间,就有分析认为,恒大在科技产业或许已有大动作。

分析认为对了。但它的动作之大,还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。

4月9日,北京,恒大与中国科学院(下简称中科院)签署全面合作协议,宣布在未来10年内投入1000亿元打造三大科研基地,全面进军科技产业。

签约仪式上,许家印称:恒大将在生命科学、航空航天、集成电路、量子科技、新能源、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现代科技农业等重点领域,和中科院齐心协力,共同创建引领前沿科技的“三大基地”,即科学技术研究基地、科研孵化基地、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,为科学家团队提供世界一流的科研条件、世界一流的孵化基地、世界一流的后勤保障,以及灵活的激励机制,把“三大基地”打造成为全球先进科学家的聚集地、高级科创中心。

作为中国较高自然科学学术机构,拥有6.8万余名科研人员的中科院,代表了中国科技界的最强水平。从“两弹一星”、载人航天、探月工程,到习主席多次提及的天眼、悟空、墨子、慧眼、海翼等技术和工程,均由中科院牵头完成。

出手就是较高格局,许家印对恒大科技的雄心可见一斑。而从过往的经历看来,未来10年,恒大在该领域所投入的,很有可能远超千亿。

半路出家的恒大科技,起点是釜底抽薪的布局——依托科研机构,圈定重点领域,以市场为导向,通过企业的手段将科研成果市场化——这一体系也被认为是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较佳途径。

从这个角度看来,许家印打出的这副天牌,不仅是恒大的重要尝试,也在为中国产研结合投石问路。

2

经过数十年的潜心深耕,中国科技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世界先进的水平,比如量子计算机、断肢再植、信息安全、高超声速风洞等等,而在面向大众的新互联网业态和人工智能领域,全球也只有中美两个大玩家。

但相较美国,中国的产研结合存在长期分离的弊端:科研机构和企业各行其是,不仅合作少,而且合作也大多浮于表面。

企业是科技成果市场化的主体,中国的企业,更多强于工程,而非科学原理。企业经营不同于纯粹的科学研究,新的项目一般周期是2到3年,如果2年没有实质性进展,大概率会被叫停。

美国的科技企业背后,则林立着一批科研机构。马斯克的SpaceX,是NASA的延伸与进化;微软和谷歌“散养”了一批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,为此投入了百亿美元的资金。

相比而言,中国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埋头研究,拿着成果不知如何商业化;企业独立做研发,往往浅尝辄止,或是碰壁后随即放弃。

这样的局面,也影响了资本对于科技产业的选择。在美国,资本更看重技术上的突破创新,中国资本则更关心应用场景和商业回报。

在此大背景下,恒大和中科院的合作,显得尤为特殊。

签约仪式上,许家印没有提及任何商业上的回报,协议的内容也摆明了是先投钱,着重技术上的真正突破和创新,再谈研以致用。

不谈回报的许家印,最终收获的回报或许比其他人还大。

成功者有着惯常陷阱,科技出身的企业,往往“迷信”于独立研发,不愿假手他人,因此错失重要助力。而作为“外来者”,破壁而入的恒大,则跳脱出了成功者的陷阱,站在更高的维度架构起点。

3

以科学技术为核心驱动,建设科技强国,已经是中国由上至下的共识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,特别强调科技创新要在高质量发展、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经济体系构建中发挥核心支撑作用。

在此背景下,恒大积极响应国家战略,布局高技术产业,再次走在了民营企业的前列。

许家印经常说,恒大要么不做,要做就做排名前列。

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,做地产,恒大成了规模和利润的双料冠军;投资足球,许家印直奔亚冠,提前2年完成目标;做文旅项目,童世界出身就是业界较大,后者的单体规模超越迪士尼……

更重要的是,恒大在多行业冲击排名前列的动能,也给行业整体带来了巨大变化。此次布局科技产业后,业内专家也分析认为:恒大的入局,极有可能架构新的创新体系,对大力推进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,以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。

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也认为,中科院与恒大的合作,开创了社会资本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合作的典范。

4

许家印一直被认为“紧跟政策前进,且永远快人一步”。这份远见的背后,是恒大从未停止的变化与进化。

许家印是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人物。他出身贫寒,靠知识改变命运,白手创立万亿恒大。这期间,他与恒大的发展,始终踏着社会与时代的脉搏。从“衣食住行”的基本需求,延伸至健康、文化的高级需求,再到科技的高级需求,恒大一直紧随大政方针。

许家印的格局和抱负,决定了恒大的进化基因,他希望自己和企业能深入国民需求,始终为商业文明创造新的价值,成为一家真正伟大的企业。因此,依托“住”起家后,恒大迅速向国民“活得健康、过得快乐”靠拢,再向科技产业这一符合国家大战略的方向迁移。

外界眼中的恒大,永远是快准狠,在各界雷厉风行。在这背后,是集团内部的居安思危、谋而后动。

创立22年,恒大经历过六次重大的战略决策和改革,每个阶段,许家印都制定了详细的战略方针,引领集团从七八人的小团队一步步做成行业排名前列。

今年,恒大正式实施第七次重大战略决策,提出了“新恒大、新起点、新战略、新蓝图”的口号。

过往所有的积累,都是为如今的“新恒大”所做的准备。在新的起点上,许家印正式提出,要将恒大打造成为一家世界百强企业,也是百年企业。

成为百年企业的难度,要远远高于成为世界百强企业,对于恒大如此体量的巨头而言更是如此。

相关统计显示: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为40-50年,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平均寿命不足10年。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,企业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,生命历程的长度日益缩短。

更否跟随科技的潮流,是成为百年企业的关键之一。恒大布局高科技产业,无疑是为其打造百年企业奠下了重要的根基。

10年,千亿级的研发投资后,恒大将成为怎样的企业?想想恒大在地产上的发展,这是一个相当需要想像力才能回答的问题。

 

 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